对市政协七届三次会议第73245号提案的回复

尊敬的刘翔、李红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将律师事务所在内的专业机构纳入我市人才引进主体范围内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律师行业是城市法治化建设的核心力量,专业法律人才的引进对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司法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您的提案立足我市人才政策现状,精准指出专业机构在人才引进中的短板,提出的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们高度重视并结合职能开展专题研究。

一、我局在法律人才引育方面的工作进展

1. 政策协同推进

协助市人社局梳理现行“诸葛英才计划”政策框架,将律师行业纳入现代服务业人才支持范畴,对年度营收达到一定标准的律所给予创业补贴,并积极探索将涉外法律人才纳入“急需紧缺人才目录”。

2. 平台载体建设

鼓励支持河南雷雨律师事务所等机构与高校共建“法律人才实训基地”,2024年累计培养具备涉外业务能力的专业人才6名,其中2人入选省级“涉外律师人才库”。

3. 执业环境优化

建立“律师执业绿色通道”,为引进的高端法律人才提供档案转接、社保接续等“一站式”服务。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政策覆盖不足

现行人才认定标准侧重高新技术产业,对律所等专业机构的营收贡献、社会价值量化标准不够细化,导致部分持有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骨干律师未能享受人才补贴。

2. 协同机制待完善

律师事务所作为合伙制主体,在住房保障、税收优惠等政策衔接上存在障碍,跨部门数据共享平台尚未覆盖律所人才信息动态管理。

3. 高端人才缺口大

具备国际投资并购、跨境争议解决经验的律师仅占执业律师总数的比例太低,难以满足我市企业“走出去”的法律服务需求。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 修订政策体系

联合市人社局出台《南阳法律专业人才认定实施细则》,明确将律所营收、公益服务时长、涉外案件办理量等纳入人才评价指标,对持有涉外执业证书的律师直接认定为“E类人才”。

2、构建协同平台

配合人社局开发“法律人才服务云平台”,实现执业资质核验、政策申报、供需对接全流程线上办理,每年组织2次“法律人才对接会”,促进律所与企业、政府法务部门精准匹配。

我们将以此次提案办理为契机,持续完善法律人才引育体系,推动我市律师行业向专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为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人才支撑。恳请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南阳市司法局

2025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