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工作中,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帮扶工作是极为关键且充满温情的一环。如何帮助他们重回正道,不仅关乎个体的未来,更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有着独特的身心特点,他们心智尚未成熟,价值观和世界观仍在形成阶段,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因此,通过心理测评,准确把握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点,为每一位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方案,才能真正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
吴某,17岁,因与同学发生口角冲突,一时冲动将对方打伤,构成故意伤害罪,被判处缓刑,在方城县社区矫正局进行社区矫正。吴某性格冲动,家庭环境较为复杂,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与爷爷奶奶生活,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和关爱。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与吴某及其家人沟通,了解其成长经历和犯罪原因,发现他存在自卑、易怒等情绪问题。结合实际,方城县社区矫正局制定了以法律教育、心理疏导和亲情修复为主的帮扶方案,通过开展一系列针对性的法律课程,让他深刻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和危害性。心理咨询师定期与吴某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帮助他释放负面情绪,引导他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同时,鼓励他与同龄人交流互动中学会控制情绪、调整心态。工作人员多次与吴某父母沟通,促使他们增加与孩子的联系,定期回家看望。父母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后,不仅常与吴明视频通话,还利用假期陪伴孩子,吴明逐渐变得开朗起来,家庭关系也得到显著改善。
通过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用心用情教育帮扶,在社区矫正期间,吴某积极配合,未再出现任何违规行为。结束矫正后,他主动要求继续完成学业,在家人和老师的帮助下,已经重返校园,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学习。
鲜活的案例见证着“浪子回头”的转变。通过个性化、多元化的帮扶举措,许多社区矫正对象走出人生低谷,重拾生活信心。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帮扶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社区矫正机构、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携手共进。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即使曾在黑暗中迷失,只要给予足够的关爱、耐心和引导,他们依然能够茁壮成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编辑:江梦潇编审:杨双磊
审核:李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