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网信办决定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恶意虚假摆拍、散布虚假信息、违背公序良俗等问题,以进一步深化短视频恶意营销问题治理,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短视频凭借直观生动的画面、简洁明快的节奏,契合了大众碎片化的接收习惯,迅速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休闲娱乐的重要途径,也成为商家和个人开展商业营销的重要平台。商业营销重在诚信与规范,但如今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肆意滋生。一些商家和博主为了吸引眼球、获取流量,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从打造悲惨人设、虚构苦情戏进行卖惨营销,到编造社会名流、成功人士虚假人设收割流量;从假借科普、解读名义散布专业领域虚假内容,到利用“情感交流”“快速致富”等噱头诱骗特定群体非理性消费……这些恶意营销行为,不仅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破坏网络生态环境,还对公众价值观产生极大误导。
恶意营销为何能在短视频领域大行其道?利益驱使是首要原因。在流量至上的时代,流量就意味着金钱。一些商家和博主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罔顾道德和法律底线,炮制各种博眼球的营销内容。同时,平台监管不力也是重要原因。部分平台过度关注流量数据,内容审核把关松懈,甚至对恶意营销行为姑息纵容,这无疑为恶意营销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此前,监管部门已针对短视频领域存在的诸多乱象开展过治理,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恶意营销的势头,但这一乱象仍时有反弹且不断变异。此次专项行动明确整治重点,要求压实平台责任,健全算法推荐和流量分配规则,优化营利权限管理,并对存在突出问题的网站平台及账号依法依规从严处置处罚。相关举措直击行业发展要害,旨在构建起“技术+法律”的双重防线,促使平台与创作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效遏制恶意营销歪风。
当然,短视频恶意营销乱象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彻底整治,而是需要各方持续努力、久久为功,共同向短视频恶意营销说“不”。期待通过此次专项行动,能够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恶意营销的合力。只有这样,短视频行业才能彻底摆脱恶意营销的阴霾,拥抱更加风清气正、充满活力的未来。